十几年间,中国手机行业历经数次革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国产手机从集体失语到世界闻名,中国手机制造产业链从无到全球最大,中国手机产业实现了一次整体逆袭,作为连接终端品牌与产业链的关键点,ODM厂商的发展见证了中国手机产业变迁。
回过头看近十年来的IDH/ODM发展历程, 能否从IDH向ODM成功转型成为方案设计厂商后续发展最明显的分水岭。
90年代,国内出现了第一批以贴牌为主的手机企业。1998~2002年间,中国手机行业崛起第一批IDH公司,包括中电赛龙、德信无线等。
此时,尽管中国手机市场被外来品牌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但国产手机如夏新、波导、TCL、科健等厂商发展迅猛,打破国内手机市场被国外品牌垄断的格局。中国信息产业部统计表明,截止2002年12月,国产品牌在国内手机市场占有率已经由2001年底的14.13% 上升至突破30%。
中国手机市场需求迅速加大,当时国内手机厂商仍以使用外国手机设计方案为主,中电赛龙等IDH公司的出现,解决了手机厂商在研发方案量产化周期过长等问题,第一批IDH公司得以迅速发展。
随着第一代国产手机迅速崛起后,在2005年左右又迅速衰落甚至消失,2005年到2008年间国产手机品牌进入低潮期。但随着此时联发科的交钥匙方案的出现,助力白牌手机和山寨手机蓬勃兴起,其背后最大的推动力本土IDH公司犹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包括闻泰、华勤等都在这个时期诞生,IDH行业进入鼎盛时期。据不完全统计,辉煌时期深圳与上海的IDH公司数量多达上千家
不过,当时白牌手机和山寨手机入行门槛低,这些手机厂商希望IDH公司提供整体解决方案,IDH行业的盈利方式开始从NRE+Royalty(研发费+提成费)模式向PCBA+ODM(委托设计+委托加工)的模式转变。
2009年到2013年,3G时代来临,国内三大运营商不遗余力地补贴终端,国产3G智能机在国内市场迅速增长,国产手机品牌开始成型,中兴、华为、酷派、联想等国产手机厂商依托运营商渠道并与IDH公司合作,在国内迅速崛起,形成曾经的“中华酷联”格局。
中华酷联等国产手机的发展,带动了闻泰、龙旗、希姆通、华勤等出货增长,但随着智能机时代的推进、行业盈利模式的转变,IDH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生存空间被上下游挤压得越来越小,越来越多IDH公司向ODM模式转型。
2011年小米带着互联网模式横空出世,给“中华酷联”阵营带来巨大冲击,加上2014年营改增后运营商补贴大幅减少,以小米为代表的互联网手机迅速崛起,国产手机品牌价格战端倪初现,最终导致IDH公司的利润进一步收缩,大批IDH公司转型或消失。
IDH公司进入了长达三年的产业整合,数量急剧下降,传统IDH公司日渐边缘化,行业基本完成了向集产品规格定义、工艺设计、研发、供应链把控、制造、交付为一体的ODM模式转型,如闻泰、龙旗、华勤等,ODM厂商深度参与终端品牌的产品规划,只有少部分厂商继续走IDH之路,如沃特沃德、凡卓等,他们以中小客户及海外品牌或精品化、差异化产品为主。
转型后的ODM公司,在近几年的国产手机价格战中继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在2013年~2015年间,由于小米凭借着低价和饥饿营销方式销量不断攀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破了“中华酷联”格局,国内迅速涌现了大批互联网手机品牌,传统国产手机品牌也纷纷推出自主互联网品牌,国产手机的同质化日趋严重,手机市场价格战一发不可收拾,市场竞争进入白热化态势。
高性价比的低价手机基本出自ODM厂商之手,如红米系列、魅蓝系列等均由闻泰、龙旗等ODM厂商研发制造,ODM厂商被称为国产手机背后的“功臣”,其一站式解决方案及其短时间产出交付,在品牌终端的价格战中起到了的至关重要作用。
虽然低端机在国内市场的销量极大,但其高性价比的特性也意味着利润极低,在这场价格大战中,ODM行业的整体利润被进一步挤压,终端品牌订单逐渐向少数ODM大厂靠拢,中小ODM厂商的生存空间日益狭窄,行业进入新一轮洗牌。
如今,随着国内手机市场消费升级,互联网模式红利消失,手机市场格局也从曾经的中华酷联变成如今的华米OV,且出货量日益向少数品牌集中。与此同时,手机ODM行业格局基本成型。数据显示,2016年国内前五大ODM厂商分别是闻泰(6550万台)、华勤(5790万台)、龙旗(3200万)、与德(2500万)和天珑(2020万)。
前不久,中茵股份正式更名为“闻泰科技”,中国最大的ODM厂商成功化身上市公司。这也意味着,掌握了优质客户资源、排名第一的出货量规模并登陆资本市场的闻泰,将与同行进一步拉开距离。
事实上,闻泰的发展壮大得益于小米、魅族等品牌客户的推动,同样的,小米、魅族等手机品牌的发展壮大也得离不开背后ODM厂商的支持。在中国手机产业崛起过程的每个阶段,ODM厂商与国产手机始终相互影响、相互推动。
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供应链基地
转型后的ODM厂商在上游供应链及下游手机终端中越来越重要,凭借着与终端品牌的紧密关系,使其一度成为手机供应链的重要支柱和风向标。
如今除了研发实力、生产制造外,供应链管理能力也成为ODM厂商的竞争核心之一。而伴随着中国手机军团的成长,中国手机制造供应链也快速壮大,形成了包括ODM厂商在内全球最大的手机供应链体系。
众所周知,苹果公司是全球手机行业的霸主,其对供应链有着严格的准入标准。据其最新数据显示,苹果在全球共有766家供应商,其中中国大陆占346家、位列全球第一,组装厂方面,苹果的16家组装厂中有14家位于中国。
这数据充分说明,中国手机供应链不仅拥有全球最庞大的规模,而且在技术水平上也达到了满足世界先进企业的需求,早已不是曾经的“加工”角色。
曾经,成为苹果供应商是中国手机供应链厂商的骄傲,但随着近年来苹果手机在国内市场的销量下滑及国产手机的崛起,中国的苹果供应商不断开拓国内品牌客户,而一度完全依赖外国零部件供应的国产手机也更多地采用国内供应商。目前在手机产业链中的各个领域,中国手机供应商都已表现突出,各细分领域都已出现拔尖的龙头企业,这些业界龙头已向高端食物链挺进。
方案设计及制造加工方面,中国是全球第一无疑,从IDH、OEM到ODM,中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手机设计加工产业链,全球80%的手机产自中国。
显示触摸领域,中国已出现了数家营收百亿级的企业。2016年京东方营收已达到了百亿美元级别,超过了日本JDI;除了京东方,华星光电、深天马、龙腾光电等厂商的营收也到达了百亿元规模;触摸屏方面,欧菲光、合力泰近年来表现不凡。
玻璃盖板领域,目前中国更是行业霸主。全球玻璃盖板领域的两大巨头伯恩光学和蓝思科技均为中国企业,三星和苹果的玻璃盖板基本来自这两家厂商。数据显示,今年大热的3D曲面玻璃全球95%以上的市场份额被这两家所占据。
锂电池方面,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企业占据了全球60%的销售额,全球TOP20的锂电池企业中15家来自中国,比亚迪、ATL、宁德时代、欣旺达、德赛电子等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摄像头作为智能手机最贵的元件之一,由于技术门槛较高,中国曾经严重依赖进口。如今,中国企业舜宇光学已发展成全球最大的摄像头模组供应商,其出货60%以上为中高端摄像头模组。
还有指纹识别领域方面,国内厂商汇顶科技在今年第一季度已超越FPC成为全球安卓阵营最大的指纹识别芯片供应商……
包括连接器、金属壳、射频、电路板、绝缘材料等一系列在中国均以形成了完整的细分领域产业链条,这些细分产业链条相对独立又密不可分地组成了全球规模最大、最完善的手机供应链。
纵观整个产业链,除了部分给苹果供货外,绝大部分企业的出货均为国产品牌,多家企业曾在财报中表示,近年来高速增长是因为得益于国产手机客户的出货增长。
事实上,国产手机的崛起,带动了中国上游产业链的发展壮大,上游供应链的发展完善,反向驱动国产手机的自主与创新,而随着手机厂商及ODM厂商在供应链管理上的日渐成熟,中国手机产业已整体走上正循环的崛起之路。
2. 从依赖国外品牌到走向国际
中国手机崛起后,开始放眼看世界。
在庞大的中国市场,国产手机在手机总体出货量中占比已超80%,中国手机市场已进入存量市场、增长放缓,2015年起国产手机开始集体出海,ODM厂商继续成为国产手机海外市场的推动力和受益者。
目前,国内一二线手机品牌基本已开始了海外扩张之路,包括华为、小米、OPPO、vivo、金立、联想等,今年以来国产手机更是加快了出海步伐,海关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手机出口增长13.5%。
除了欧美市场,国产手机出海仍以中低端智能机为主,如联想、小米、魅族等国产品牌在海外市场出货基本集中在千元机。为了保证出货和营收,中低端手机大多交给ODM厂商研发制造,ODM厂商成为国产手机出海的坚强后盾。
而随着国产手机在海外市场的出货迅速增长,反向带动ODM厂商整体出货订单增长,海外市场成为ODM厂商新的业务增长点。
如今,综观全球市场,国产手机在海外市场已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2017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排名前五的手机厂商中,国产手机占据三席;无论是在印度、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或是非洲等初级市场,还是欧美等高端成熟市场,国产手机都已取得一席之地。
在正处于高速增长的印度市场,IDC数据显示,2017年第一季度国产手机占印度智能手机市场51.4%份额,印度智能手机出货量前五大手机厂商中,国产手机占据四席;
在东南亚市场,到处可见国产手机的身影,尤其在印度尼西亚,国产手机已占据31%的市场份额,销量前十的手机品牌,国产手机占据一半席位,OPPO 、vivo深受当地消费者欢迎;
在全球手机用户增长较快的非洲市场,来自中国的手机企业传音是其第一大手机厂商,被称为“非洲之王”,国产手机在非洲的市场占比已超过40%;
即便在成熟的欧洲市场,国产手机的市场份额也已超过20%......
在国产手机的带动下,中国手机制造业及供应链也开始进军海外市场。
目前,紧跟手机品牌步伐的ODM厂商已开始在印度进行本土化制造的布局,如与德通讯2016年已在印度达曼建成4千平米的生产面积、2千平米的库房。在印度建设工厂的ODM还有财富之舟、海派、闻尚等。还有部分中国手机供应链厂商也在印度建设或筹备工厂。
随着国产手机在海外市场的进一步扩张,中国ODM厂商将慢慢走出国门,国产手机将带领着中国手机产业链走向世界。
3. 从价格战到品牌战
日前,由闻泰操刀的魅蓝note6发布,售价从1099元到1699元,相较于前一代魅蓝note5在价格上更上一层楼。不难发现,ODM厂商的出货主力在出货价格上已从昔日的均价500元以下机型向千元机甚至更高的价格升级。
价格升级的现象,在手机终端表现得更加明显,这是一场从上至下的全线价格升级。
首先,超低端机型剧减。前两年在各手机品牌中打得火热的399元、499元的超低端机型数量剧减,目前市面上已鲜少出现;
再者,中低端机型价格上调。今年年初,小米和魅族先后宣布旗下红米系列、魅蓝系列部分机型价格上调100元,官方表示上调原因为元器件采购成本上涨和汇率波动影响,至成本剧增;
更加明显的是,国产手机中高端机型不断增加,且价格不断飙高。如华为的Mate系列和P系列的售价一年比一年高,P10 Plus顶配版已挺进5千元级别,金立在的M2017旗舰手机价格更是定在6999元,曾经连3000元档位价格都不敢突破的国产手机,如今已敢向万元级挑战。
正如小米、魅族所言,近两年来,面板、内存等电子元器件缺货涨价、汇率上升导致物料成本提高,国产手机涨价理由非虚。
但除却成本因素,从大环境来看,上调价格、挺进高端是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对于中低端机型而言,经过2013年~2015年间大规模的惨烈价格战后,国内手机市场已进入存量市场,国内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日趋成熟,传统的低价打法已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国产手机依靠低端市场走量的时代已经过去;在互联网浪潮退却之后,手机行业洗牌加剧,手机厂商一味靠低价走量难以盈利,根本无法长远发展。
对于中高端机型而言,国产手机纷纷向中高端进军,一方面是国产手机集体向上探索品牌溢价,提高品牌形象,追求更高的利润;另一方面是基于国内手机市场消费升级的需求,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购买,背后反映的是国产手机已走出低廉的固有形象,在手机市场的地位大幅提升。
所谓的价格升级,其实是一场隐形的产业升级,价格的由低到高,是国产手机发展崛起的缩影。
4. 新手机产业之都形成
全球最大的手机产业链在中国,中国最大的手机产业链在深圳,如今一个新的手机产业之都正在逐步成型。
深圳聚集了华为、中兴、酷派、康佳、TCL等众多手机品牌,上下游产业链配套体系完善,形成了全国最完整的手机零部件生产、方案设计、整机制造的产业链优势,打造了全国最大的手机产业集群,是全球公认的“手机之都”。
但随着科技和经济水平的提升,深圳等珠三角沿海地区在人力、土地、能源等生产成本越来越高,手机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成本压力,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手机企业选择向资源成本较低的内陆地区迁移。
从内迁的情况看,西南地区如四川、郑州、重庆等地优势明显,尤其是重庆,地处中西结合部,以长江黄金水道、渝新欧国际铁路等为开放通道,辐射整个中西部地区,成为最利于中国智能产业“走出去、引进来”的发展重镇,也是最有望成为继深圳之后下一个全球智能终端产研销一体化集散中心的内陆城市。
现在重庆已具备良好的手机产业集群基础,已汇聚了手机整机企业约87家,包括vivo、OPPO、金立、百立丰等品牌厂商,有手机配套企业185家,初步形成了覆盖整机、摄像头、主板等零部件生产以及产品检测、供应链服务为一体的手机产业,集群效应初显,“重庆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手机生产基地。”
7月26日,vivo在重庆的生产基地项目正式竣工,投产后可实现高端智能手机4000万台,产值400亿元;近期金立董事长刘立荣亦透露,与重庆将有一个投资总额将达50亿的投资合作;据报道,OPPO也已计划在重庆建设生产基地……
目前,重庆在手机生产方面已具显著规模。数据显示, 2016年重庆累计生产手机2.86亿台,占全国产量的15%,实现产值1026亿元;2017年1~7月累计生产手机1.9亿台,增长32.9%,位列全国第二,仅次于广东;1~7月累计生产液晶显示屏4470.09万片,增长188.9%。
重庆的崭露头角已引起国内外手机企业及业内相关平台的深切关注,但以重庆整机企业规模及产能规划而言,在产业配套方面仍面临着巨大的市场空缺,12月份手机报在线将在重庆举办国际手机产业文化节,这也是第一次在西南地区举办如此高规格的活动。
据悉,这次活动涵盖了博览会、高峰论坛、采购对接会、招商推介会等一些列内容,旨在促进企业快速落地重庆等中西部地区、联合全产业链企业破解产业困局,帮助企业快速实现对接等。目前该活动已得到了海内外各大手机知名企业、产业链上下游优质企业的快速响应,可见重庆已受到整个产业链企业的重视,新手机产业之都指日可待。
对于手机产业链而言,内迁重庆似乎是迫于成本压力的不得已之举,但从产业链发展看,新手机之都重庆的形成,是手机产业升级的必然结果,曾经的手机世界工厂深圳的产业链正在加速转型为以技术研发、自主创新为主的高科技集群地。
这意味着,中国手机产业已走到了从争夺市场规模到掌控核心技术的升级战关口,深圳乃至全球手机制造业的整体格局或将改变。
(正文已结束)
推荐阅读:河池网
免责声明及提醒:此文内容为本网所转载企业宣传资讯,该相关信息仅为宣传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文章真实性请浏览者慎重核实!任何投资加盟均有风险,提醒广大民众投资需谨慎!